第140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140章
“長歡,這明靖的盛景,你替我多看幾眼,待我下次來,再共賞江南柳。”
言猶在耳,人已遠去,趙晏靜立,星辰朗月在她頭頂,京都繁華盛景在她眼裏,四周都是暗色。
有人自山道而上,執炬而行,直到行至她身旁,為她點亮一抹微光。
“我聽說午後,你送了兩封信出京,各往東西。”
能與皇權抗衡的,只有絕對的武力,趙晏看著遠方,“京都城中洪亮所掌金麟衛掣肘了大半朝臣,陛下直屬的神策軍將這京都城守得如鐵桶一般,宮裏的羽林衛更是將宮裏圍的連飛鳥也掠不出。”
她淡淡一笑,“即便我們占盡了大義,卻還是不得不用命去賭,去搏,因為我們要問的是天下最尊貴的人,是明靖君王的罪。”
韓灼立在她身後,隨她一道目光放遠,“趙長歡,你可曾想過,這天下最後會落到誰人手裏,君王不仁,可皇族子嗣昌盛,死了韓元,還剩下各路皇子,雖是沒幾個能成器的,但畢竟是皇天貴胄,理應承繼大統,皇權顛覆,到頭來,這江山還是會落在韓氏王族手裏,韓煜,韓燁,韓熵,抑或是韓子清。”
她當然想過,如今南疆已定,有撫南軍跟玉衡先生在翻不了天去,北境有兄長在,就算朝中有其他勢力虎視眈眈,可明靖六成的兵力明裏暗裏其實都握在韓灼手裏,若是真走到那一步,真刀真槍的廝殺起來,北境南疆兩面夾擊,一眼也能望到頭,成王的會是韓灼,也只能是韓灼,可他不願意走到那一步。
以鐵血手腕,一掃天下,平定四海,是韓元宏願,可絕非韓灼所願。
“在淮水時,我曾以燕主的身份允諾你,許給明安侯的,是整個北境,我想奉在你面前的,是整個天下。”
“韓灼,我許給自己的是一個嶄新的王朝,君王勤政愛民,臣子惇愨純信,若有一天。”
若有一天,我為了這個目標,不得不應諾呢?
“不會。”
韓灼的目光自遠處離開,擡眼望了望天上的行雲暗月,“夜深了,回家吧。”
趙晏牽著韓灼的手,在暗色的夜裏,一步步從山道走下,四周都是暗的,唯一的光是韓灼手上的火把,唯一的暖是韓灼寬厚的掌心,此生他們有幸相攜,卻不知道這條坎坷不易的路,究竟還要走多遠。
皇帝的壽宴之日,定在十月二十三,這段時間,京都城裏卻是難得太平幾日,因正元帝氣急攻心而臥床不起,朝中鬧得沸沸揚揚的事,竟也是一夜便消停了下來。
私鹽案查到最後,是不知去向的大筆銀錢,牽連其中人數眾多的朝臣,而韓煜被囚在宗正寺,府中幕僚遣散大半,不肯離去的只有那劉子今。
大理寺半死不活的殺手竟是在閻王殿前爭回一條命來,趙晏輕嘆了口氣,萬事俱備,欠東風。
朝中萬丈波瀾並未因此消減半分,而是化作暗湧,毫不容情的迎向韓灼。
皆因一道由明安侯韓灼暫代監國之職的聖旨,軍務,冤案,礦稅,還有此前瞞報的湖州水患,死死攀扯著韓灼的衣袍,半分不肯松手。
韓灼行政亦如他行軍一般,大刀闊斧,毫不容情,腐朽不堪的朝堂上,隨手一抓便是一手血肉模糊,隨處可見的腥臭骯臟。
趙家的傾塌,很快就像滴入大海之中的水滴,被人擱置在一旁。
莊子上假的趙夫人與趙長歡安生度日,看似一切都平靜下來,而遠在千裏之外的北境軍中,卻是明槍暗箭的交鋒,不肯相讓。
任何目的達成,都是需要代價的,想要到高處去,便註定腳下血流成河,手中的刀劍握不穩,便遲早被人拖下去,拆的連骨頭都不剩。
這一點,趙景明心裏比誰都清楚。
北風呼嘯,吹不散北境上空的血腥迷霧,天際五彩的霞光洋洋灑灑,城樓巍峨,一片霞光之中,肅然的軍隊似一片陳鋪開來,如一片黑色的汪洋。
趙景明黑袍大裘,眉目肅冷,長身而立,火把的光照映在他身上,在地上拉出長長的影子,在他的身後,有蘇先、錢德、張永生、蘇海、唐海、楊光、姝白……整個北境叫得上名的、誓死追隨趙家的將領,都在此處。
“北境!北境!北境!”
趙家軍旗飄搖,喊聲震天。
“少將軍今日所為,不僅是為趙家謀一條生路,更是將整個北境百萬人的性命扛在了自己肩上,這條路沒有回頭路,登高位,負重責。”
趙景明淡淡一笑,眸子淡然,帶著幾分落拓的滄桑與平靜,“先生,這北境在趙家人肩上,從未有一刻放下過。”
蘇先了然,後撤一步,恭恭敬敬朝著這個年輕的將軍行了臣禮,“臣蘇先見過定北王。”
眾人紛紛行禮拜下,“臣等,見過定北王。”
“屬下誓死效忠定北王,效忠北境!”
永和十六年初秋,農歷十月十三,北境獨立,趙鈞長子趙景明自立為王,自此,北境獨立。
定北王上任的第一道命令,開關口,不願遵從定北王府的百姓可遷往別地,絕不阻攔。
此令一出,北境嘩然,然整整三日除卻來往商客,多的是遷入北境定居的臣民,而北境子民,無一人攜家而出。
與此同時,以昌都城為界,死死扼住了西晉、北戎兩國通往明靖內城的商路。
彼時,趙鈞尚在北上的途中,聞此消息,起先是一怔,隨後開懷而笑。
然湖州水患來勢洶洶,朝中再無餘力與北境相抗,倒是有人忿忿不平,遞了折子奏請韓灼派兵北上,揚明靖國威,收覆北境。
韓灼只淡淡掃了那人一眼,準了他的奏請,讓他親自帶兵去揚國威,收北境,參奏的人是禦史臺一文官,玩的是筆桿子,動的是嘴皮子,哪懂什麽帶兵打仗,當時便嚇破了膽,跪在乾和殿外一天一夜,才得了重病的正元帝一句發落,貶了官,打發去了湖州治理水患。
即便不甘心,卻只能眼睜睜看著,而兄長能這般順利接下北境,卻讓趙晏也明白,正元帝這些年的隱憂並非空穴來風,趙家的確在北境守了太多年,以至於那些生長在北境的百姓,在苦寒的北風與連年的戰火裏,早就忘記了頭頂的那片天,其實姓韓。
可人們過得太苦,那面飄揚在城頭的墨色紅字的趙家軍旗,漸漸成了他們的信仰,遠在京都的皇帝顧不上他們,金尊玉貴的朝臣站在朝堂之上憑著三寸之舌輕易便能定他們性命,是趙家人與趙家軍以血肉、以性命與他們共進退,同生死。
趙晏微微垂眼,指尖撫過書邊,這個結果,她早有所料。
而湖州水患牽扯出來的,一抓便是一手血肉。
天下民生,終究是以民為重,死去的人在難忘,終究已經死去,而活著的人再艱難,也得好好活著。
其間趙晏去見過的如恪長公主,高傲了一輩子不肯低頭的女人,第一次向她提出了要求。
她要見相爺劉護,趙晏只遲疑了一瞬便接過了她遞過來的發簪,應下了這樁差事。
“找劉護來,見過他,你想知道的,我都說。”
男人跟女人,有一種最簡單卻又牢不可破的牽掛,不是皮肉之上相貼的親近,而是自心而生,無法割舍,在那段模糊的往事裏,是劉護心中有愧,而韓矜受盡苦楚。
當夜,劉護孤身而來時,趙晏並不意外,看見他也並未有過多探究,卻是劉護先問了她一句,“你覺得明安侯如何?”
不解其意,只能回道:“很好。”
男人淡淡一笑,並未多言,舉步入了別院。
正值汛期的湖州,誰也不曾將這水患放在心上,只是連天的雨下得人心慌,河堤決口,河道坍塌,雨勢來的又猛又急,竟在一夜之間,席卷了整個湖州,隱隱竟有殃及周邊之事態。
地方官府不作為,等消息以奏折送至永明殿上時,整個湖州已然一片狼藉,人們流離失所,饑寒交迫,韓灼下令地方官府開倉賑災,安置災民,又命駐紮在附近州府的軍隊搶修河道。
朝中局勢動蕩,但韓灼權衡之後仍以治理水患為重,開陽風伯隨工部尚書、大理寺左司丞顧言連夜趕往湖州,治理水患,稽查地方官員。
趙晏看了一會,合上文書,湖州、澤州一帶河道前年剛改過,加固堤壩,而湖、澤一帶原就多雨,此時正值汛期,水患也是平常,河道坍塌,此間有多少貓膩不用想也知道。
“大災之後,必有大疫。”
“我派了風伯去,正是為此。”
韓灼聲音淡淡,朝中事務纏得他難以脫身,書房的燈每每一點便是半夜。
她起身,輕輕按上他的肩膀,“剛得知消息時,我便讓人送了信去北境,勞兄長走一趟湖州,防患於未然,此時應當已在路上了。”
韓灼望著她,輕輕嗯了一聲。
水患兇險,從奏折中僅能窺見一二,究竟是個什麽情形,無人知曉,可終歸是需要醫者。
趙持安精醫道甚於風伯,在北境疫病盛行時,更是此人力挽狂瀾。
而湖州不似北境荒僻,它處在江南水鄉的最西側,水路必經之道,大半的船運都得自此而過,若真起了疫病,到那一步,能做的只有封村,若久治不好,等著那些百姓的也只有一條死路。
雖然殘忍,可卻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。
如此,以當權者的身份去看,當時在北境,正元帝下令屠殺疫民,也並非全然不可取,只是尚未逼止絕路,如此行事委實過於殘忍。
窗外響起腳步聲,殷非稟道:“姑娘,別莊有消息了。”
“屬下去花廳候著。”
趙晏與韓灼對視一眼,裹著披風出了門。
夜色很暗,月半隱在暗雲裏,馬車停在街口,遠遠的,像是毫不相關。
“趙姑娘,別來無恙。”
劉護止住翻書的動作,輕輕合上,書本放在膝上,封皮上的灑金在微亮的燭火下閃著點點星光,他在看《論國策》。
微微翹起的書頁,邊角已有磨損。
這卷書並不陌生,是先太子隱去姓名,以明安之名隨一眾學子下場科考時所書,三甲及第,才比狀元,後來被印成書冊在無數學子手中流傳。
只是後來韓煜登基,這冊書竟也成了絕本,不準再印。
趙晏收回眼神,“小女此前,並未有幸見過相爺。”
劉護微微側臉,對上她疑惑的眼神,“十幾年前的月華宮,姑娘是乘我的馬車一道出了宮。”
“可還記得?”
“當年那人,竟是相爺。”趙晏眼中閃過驚疑,兒時的記憶太久遠,至今已有些模糊,當年是她第一次殺人,即便在北境見過許多更加血肉模糊的場面,可那一次,真真切切是她殺的,驚、怕皆有,雖記不清了,可她依稀記得,是鎮國公夫人送她上了一輛馬車,馬車上的人雖不記得面容,卻能記得是個與父親年歲相當的男人。
如此算來,的確與劉護歲數相當,而彼時能乘馬車入宮避開搜查的,如今朝中並無幾人。
“最近朝中局勢,姑娘可有耳聞?”
“相爺是說,北境。”
劉護微微搖頭,淺聲道:“明安候。”
趙晏略略思索,答:“朝中局勢尚可,即便不太平,可這些時日明安候的手段謀略朝中上下也是有目共睹,他領兵慣了,手腕鐵血而不容情,可如今的明靖,腐敗不堪,要想將這棵大樹上的蛀蟲都揪出來,需要的正是這樣的一個人,有膽識,有頭腦,有手段又殺伐果斷的人。”
“姑娘通透,確實如此。”劉護垂眼,指尖輕輕撫平卷起的書邊,“那姑娘以為,這江山若換了君主,該由誰來坐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“長歡,這明靖的盛景,你替我多看幾眼,待我下次來,再共賞江南柳。”
言猶在耳,人已遠去,趙晏靜立,星辰朗月在她頭頂,京都繁華盛景在她眼裏,四周都是暗色。
有人自山道而上,執炬而行,直到行至她身旁,為她點亮一抹微光。
“我聽說午後,你送了兩封信出京,各往東西。”
能與皇權抗衡的,只有絕對的武力,趙晏看著遠方,“京都城中洪亮所掌金麟衛掣肘了大半朝臣,陛下直屬的神策軍將這京都城守得如鐵桶一般,宮裏的羽林衛更是將宮裏圍的連飛鳥也掠不出。”
她淡淡一笑,“即便我們占盡了大義,卻還是不得不用命去賭,去搏,因為我們要問的是天下最尊貴的人,是明靖君王的罪。”
韓灼立在她身後,隨她一道目光放遠,“趙長歡,你可曾想過,這天下最後會落到誰人手裏,君王不仁,可皇族子嗣昌盛,死了韓元,還剩下各路皇子,雖是沒幾個能成器的,但畢竟是皇天貴胄,理應承繼大統,皇權顛覆,到頭來,這江山還是會落在韓氏王族手裏,韓煜,韓燁,韓熵,抑或是韓子清。”
她當然想過,如今南疆已定,有撫南軍跟玉衡先生在翻不了天去,北境有兄長在,就算朝中有其他勢力虎視眈眈,可明靖六成的兵力明裏暗裏其實都握在韓灼手裏,若是真走到那一步,真刀真槍的廝殺起來,北境南疆兩面夾擊,一眼也能望到頭,成王的會是韓灼,也只能是韓灼,可他不願意走到那一步。
以鐵血手腕,一掃天下,平定四海,是韓元宏願,可絕非韓灼所願。
“在淮水時,我曾以燕主的身份允諾你,許給明安侯的,是整個北境,我想奉在你面前的,是整個天下。”
“韓灼,我許給自己的是一個嶄新的王朝,君王勤政愛民,臣子惇愨純信,若有一天。”
若有一天,我為了這個目標,不得不應諾呢?
“不會。”
韓灼的目光自遠處離開,擡眼望了望天上的行雲暗月,“夜深了,回家吧。”
趙晏牽著韓灼的手,在暗色的夜裏,一步步從山道走下,四周都是暗的,唯一的光是韓灼手上的火把,唯一的暖是韓灼寬厚的掌心,此生他們有幸相攜,卻不知道這條坎坷不易的路,究竟還要走多遠。
皇帝的壽宴之日,定在十月二十三,這段時間,京都城裏卻是難得太平幾日,因正元帝氣急攻心而臥床不起,朝中鬧得沸沸揚揚的事,竟也是一夜便消停了下來。
私鹽案查到最後,是不知去向的大筆銀錢,牽連其中人數眾多的朝臣,而韓煜被囚在宗正寺,府中幕僚遣散大半,不肯離去的只有那劉子今。
大理寺半死不活的殺手竟是在閻王殿前爭回一條命來,趙晏輕嘆了口氣,萬事俱備,欠東風。
朝中萬丈波瀾並未因此消減半分,而是化作暗湧,毫不容情的迎向韓灼。
皆因一道由明安侯韓灼暫代監國之職的聖旨,軍務,冤案,礦稅,還有此前瞞報的湖州水患,死死攀扯著韓灼的衣袍,半分不肯松手。
韓灼行政亦如他行軍一般,大刀闊斧,毫不容情,腐朽不堪的朝堂上,隨手一抓便是一手血肉模糊,隨處可見的腥臭骯臟。
趙家的傾塌,很快就像滴入大海之中的水滴,被人擱置在一旁。
莊子上假的趙夫人與趙長歡安生度日,看似一切都平靜下來,而遠在千裏之外的北境軍中,卻是明槍暗箭的交鋒,不肯相讓。
任何目的達成,都是需要代價的,想要到高處去,便註定腳下血流成河,手中的刀劍握不穩,便遲早被人拖下去,拆的連骨頭都不剩。
這一點,趙景明心裏比誰都清楚。
北風呼嘯,吹不散北境上空的血腥迷霧,天際五彩的霞光洋洋灑灑,城樓巍峨,一片霞光之中,肅然的軍隊似一片陳鋪開來,如一片黑色的汪洋。
趙景明黑袍大裘,眉目肅冷,長身而立,火把的光照映在他身上,在地上拉出長長的影子,在他的身後,有蘇先、錢德、張永生、蘇海、唐海、楊光、姝白……整個北境叫得上名的、誓死追隨趙家的將領,都在此處。
“北境!北境!北境!”
趙家軍旗飄搖,喊聲震天。
“少將軍今日所為,不僅是為趙家謀一條生路,更是將整個北境百萬人的性命扛在了自己肩上,這條路沒有回頭路,登高位,負重責。”
趙景明淡淡一笑,眸子淡然,帶著幾分落拓的滄桑與平靜,“先生,這北境在趙家人肩上,從未有一刻放下過。”
蘇先了然,後撤一步,恭恭敬敬朝著這個年輕的將軍行了臣禮,“臣蘇先見過定北王。”
眾人紛紛行禮拜下,“臣等,見過定北王。”
“屬下誓死效忠定北王,效忠北境!”
永和十六年初秋,農歷十月十三,北境獨立,趙鈞長子趙景明自立為王,自此,北境獨立。
定北王上任的第一道命令,開關口,不願遵從定北王府的百姓可遷往別地,絕不阻攔。
此令一出,北境嘩然,然整整三日除卻來往商客,多的是遷入北境定居的臣民,而北境子民,無一人攜家而出。
與此同時,以昌都城為界,死死扼住了西晉、北戎兩國通往明靖內城的商路。
彼時,趙鈞尚在北上的途中,聞此消息,起先是一怔,隨後開懷而笑。
然湖州水患來勢洶洶,朝中再無餘力與北境相抗,倒是有人忿忿不平,遞了折子奏請韓灼派兵北上,揚明靖國威,收覆北境。
韓灼只淡淡掃了那人一眼,準了他的奏請,讓他親自帶兵去揚國威,收北境,參奏的人是禦史臺一文官,玩的是筆桿子,動的是嘴皮子,哪懂什麽帶兵打仗,當時便嚇破了膽,跪在乾和殿外一天一夜,才得了重病的正元帝一句發落,貶了官,打發去了湖州治理水患。
即便不甘心,卻只能眼睜睜看著,而兄長能這般順利接下北境,卻讓趙晏也明白,正元帝這些年的隱憂並非空穴來風,趙家的確在北境守了太多年,以至於那些生長在北境的百姓,在苦寒的北風與連年的戰火裏,早就忘記了頭頂的那片天,其實姓韓。
可人們過得太苦,那面飄揚在城頭的墨色紅字的趙家軍旗,漸漸成了他們的信仰,遠在京都的皇帝顧不上他們,金尊玉貴的朝臣站在朝堂之上憑著三寸之舌輕易便能定他們性命,是趙家人與趙家軍以血肉、以性命與他們共進退,同生死。
趙晏微微垂眼,指尖撫過書邊,這個結果,她早有所料。
而湖州水患牽扯出來的,一抓便是一手血肉。
天下民生,終究是以民為重,死去的人在難忘,終究已經死去,而活著的人再艱難,也得好好活著。
其間趙晏去見過的如恪長公主,高傲了一輩子不肯低頭的女人,第一次向她提出了要求。
她要見相爺劉護,趙晏只遲疑了一瞬便接過了她遞過來的發簪,應下了這樁差事。
“找劉護來,見過他,你想知道的,我都說。”
男人跟女人,有一種最簡單卻又牢不可破的牽掛,不是皮肉之上相貼的親近,而是自心而生,無法割舍,在那段模糊的往事裏,是劉護心中有愧,而韓矜受盡苦楚。
當夜,劉護孤身而來時,趙晏並不意外,看見他也並未有過多探究,卻是劉護先問了她一句,“你覺得明安侯如何?”
不解其意,只能回道:“很好。”
男人淡淡一笑,並未多言,舉步入了別院。
正值汛期的湖州,誰也不曾將這水患放在心上,只是連天的雨下得人心慌,河堤決口,河道坍塌,雨勢來的又猛又急,竟在一夜之間,席卷了整個湖州,隱隱竟有殃及周邊之事態。
地方官府不作為,等消息以奏折送至永明殿上時,整個湖州已然一片狼藉,人們流離失所,饑寒交迫,韓灼下令地方官府開倉賑災,安置災民,又命駐紮在附近州府的軍隊搶修河道。
朝中局勢動蕩,但韓灼權衡之後仍以治理水患為重,開陽風伯隨工部尚書、大理寺左司丞顧言連夜趕往湖州,治理水患,稽查地方官員。
趙晏看了一會,合上文書,湖州、澤州一帶河道前年剛改過,加固堤壩,而湖、澤一帶原就多雨,此時正值汛期,水患也是平常,河道坍塌,此間有多少貓膩不用想也知道。
“大災之後,必有大疫。”
“我派了風伯去,正是為此。”
韓灼聲音淡淡,朝中事務纏得他難以脫身,書房的燈每每一點便是半夜。
她起身,輕輕按上他的肩膀,“剛得知消息時,我便讓人送了信去北境,勞兄長走一趟湖州,防患於未然,此時應當已在路上了。”
韓灼望著她,輕輕嗯了一聲。
水患兇險,從奏折中僅能窺見一二,究竟是個什麽情形,無人知曉,可終歸是需要醫者。
趙持安精醫道甚於風伯,在北境疫病盛行時,更是此人力挽狂瀾。
而湖州不似北境荒僻,它處在江南水鄉的最西側,水路必經之道,大半的船運都得自此而過,若真起了疫病,到那一步,能做的只有封村,若久治不好,等著那些百姓的也只有一條死路。
雖然殘忍,可卻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。
如此,以當權者的身份去看,當時在北境,正元帝下令屠殺疫民,也並非全然不可取,只是尚未逼止絕路,如此行事委實過於殘忍。
窗外響起腳步聲,殷非稟道:“姑娘,別莊有消息了。”
“屬下去花廳候著。”
趙晏與韓灼對視一眼,裹著披風出了門。
夜色很暗,月半隱在暗雲裏,馬車停在街口,遠遠的,像是毫不相關。
“趙姑娘,別來無恙。”
劉護止住翻書的動作,輕輕合上,書本放在膝上,封皮上的灑金在微亮的燭火下閃著點點星光,他在看《論國策》。
微微翹起的書頁,邊角已有磨損。
這卷書並不陌生,是先太子隱去姓名,以明安之名隨一眾學子下場科考時所書,三甲及第,才比狀元,後來被印成書冊在無數學子手中流傳。
只是後來韓煜登基,這冊書竟也成了絕本,不準再印。
趙晏收回眼神,“小女此前,並未有幸見過相爺。”
劉護微微側臉,對上她疑惑的眼神,“十幾年前的月華宮,姑娘是乘我的馬車一道出了宮。”
“可還記得?”
“當年那人,竟是相爺。”趙晏眼中閃過驚疑,兒時的記憶太久遠,至今已有些模糊,當年是她第一次殺人,即便在北境見過許多更加血肉模糊的場面,可那一次,真真切切是她殺的,驚、怕皆有,雖記不清了,可她依稀記得,是鎮國公夫人送她上了一輛馬車,馬車上的人雖不記得面容,卻能記得是個與父親年歲相當的男人。
如此算來,的確與劉護歲數相當,而彼時能乘馬車入宮避開搜查的,如今朝中並無幾人。
“最近朝中局勢,姑娘可有耳聞?”
“相爺是說,北境。”
劉護微微搖頭,淺聲道:“明安候。”
趙晏略略思索,答:“朝中局勢尚可,即便不太平,可這些時日明安候的手段謀略朝中上下也是有目共睹,他領兵慣了,手腕鐵血而不容情,可如今的明靖,腐敗不堪,要想將這棵大樹上的蛀蟲都揪出來,需要的正是這樣的一個人,有膽識,有頭腦,有手段又殺伐果斷的人。”
“姑娘通透,確實如此。”劉護垂眼,指尖輕輕撫平卷起的書邊,“那姑娘以為,這江山若換了君主,該由誰來坐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